目前,中國的土地開發常常分為一級開發和二級開發兩級,前者是指政府主導的征地、農轉用、拆遷和市政道路等基建行為,后者則是指土地使用者直接對土地進行開發建設的行為。不過傳統的土地開發模式在現在的新城新區建設過程中卻常常遭遇脫節的尷尬。世邦魏理仕中國區策略顧問部執行董事王廣強認為,以1.5級開發為核心的“梯級開發”模式更符合新城開發的復合需求。
中國房地產報:梯級開發與傳統的開發模式的區別在哪?
王廣強:首先,梯級開發模式與傳統開發切入的時間點不同,傳統開發主要在招拍掛拿地之后,而梯級開發可以在土地指標沒有出來的時候先通過短期租賃做土地預熱。其次,傳統的土地開發模式的靈活度也不如梯級開發。
1.5級開發模式對于政府的價值在于,體現政府/區域/項目整體形象、炒熱周邊地塊,同時推動該地塊的公共建設進程。對于開發商而言,1.5級開發有地塊價值提升的協同作用,能有效地進行產品展示,為項目開發提升人氣及信心。對于商戶而言,1.5級開發能給他們帶來低投資下的產品展示空間,為商戶的新產品測試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 目前針對土地不能通過一二級聯動開發的情況,1.5級開發將是一種有效的介于一級與二級開發中間的模式。不同于一二級聯動的方式,1.5級開發更清晰地規定了土地的使用期限及開發商的退出機制,從一級開發過渡到二級開發更加合法合規,更加符合市場規則。
中國房地產報:新城開發運營的一大難題在于住宅、商業和產業三者擁有截然不同的商業周期,如何協調三者周期是后期運營的一大難題,1.5級開發模式是否更容易解決類似問題?
王廣強:1.5級開發能有效地協調不同業態項目周期的問題,這是由1.5級開發的性質決定的。1.5級開發彈性大,能幫助多業態共存,并有效地通過融合不同業態的周期提升地塊的價值。同時,通過不同的主題,如產業、商業、住宅、旅游等,撬動1.5級開發的核心價值。
中國房地產報:1.5級土地開發模式與目前流行的PPP模式未來是否有可能在新城開發領域實現融合?王廣強:當然。1.5級是土地開發模式,引入PPP模式能使項目融資渠道更加靈活、更加多樣化,同時,對融資杠桿和現金流方面也有明顯的影響。